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区动态>国内动态

让群众挺起摆脱贫困的腰杆

时间:2018-08-24

阅读:1486

字体:[] [] []

打印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得到了一些启发,就是要围绕五个注重。

    注重把扶志贯穿始终。扶贫重在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斗志、扶智慧、扶技能,就是要扶起老百姓参与扶贫的精气神,就是要扶起老百姓参与扶贫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子上消灭他们贫穷的思想,真正激发他们持久脱贫致富的动力。第一,要强化勤劳意识培养。在精准扶贫中,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但也有少部分人单纯“等靠要”,难以彻底拔掉思想上的“穷根”,这种“谁穷谁有理”“躺着当贫困户”的思想要不得。要强化老百姓参与扶贫的主体责任意识,扶贫虽然是政府的事,但归根到底还是村民自己的事,老百姓自己不想脱贫,谁帮也没有用,如果自己不努力,在政府的帮助下即使暂时脱了贫,最终还是会返贫。所以,扶贫工作,老百姓一定要主动参与,成为主体,让他们养成勤劳习惯,享受挣钱脱贫的成就感,切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事实上,现在农村老百姓只要勤劳肯做,解决温饱,实现基本小康一点也没有问题。第二,要强化实用科技培训。农村一些科技示范户、能人,他们不仅吃苦勤劳,还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发展产业率先实现了脱贫致富。科技素质的提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贫困人群的科技素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第三,要强化劳动技能提升。农村老百姓掌握了劳动技能,外出打工收入才能更多。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劳动者有技能与无技能工作环境大不一样、收入水平大不一样、生活质量大不一样。实际上,只要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人就读职业院校,这个家庭就能实现稳定脱贫。要改变过来外出务工人员无技术、无技能,只能从事苦活、脏活、累活、危险活,工资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卖青春、卖血汗、卖健康的历史,真正通过职业教育强技能,增本领,靠技能谋生、依技能脱贫、用技能增收致富,实现有尊严的劳动、有尊严的收入。

    注重发展当家产业。发展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农民在外务工,要努力为其搭建平台,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那么,农民在家务农,我们就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当家产业。当前,发展产业是最好的时期,国家有扶持,湘西自治州农村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也非常好,有机的、绿色的、生态的比比皆是。农村发展产业最现实的做法,就是要坚持适合自身、适合当地,有市场、投入小、见效快,有大户带动、有专家指导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第一,要引导普通农民做好做实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在我州农村具有一定规模,不管是田边地角,还是房前屋后,只要有空地,都可以利用起来,如养鸡、鸭、鱼、猪和种植蔬菜、优质水果等等,这种零散养殖和种植已经形成习惯并逐渐形成产业,只要加强引导、支持和保护,通过发展传统产业农民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增收,并且有稳定的基本收入。第二,要鼓励创业意愿较强的青壮年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只能保基本,特色产业才是脱贫的有效途径。发展特色产业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大户、能人带动。能人、大户带头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能使我们农民朋友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节约资金、减少浪费。现在,农村一些特色产业市场前景好,产品不愁销路,利润空间大,如竹鼠、山羊、野猪和黄金茶等等,可以采取能人带动、大户帮扶和合作社委托等形式参与,也可以直接请专家对接服务,自己搞开发。第三,要实实在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里自己没有钱,没有“造血”功能,要想给群众办事,只能靠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扶,这种“输血”式的帮扶和支持只能是短暂的,无法解决特殊应急问题,治标难治本。要采取“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入股”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只有村级集体经济“蛋糕”做大了,每年有一定的稳定收入了,服务能力增强了,村里的文化体育活动、特殊困难人群的社会保障才能真正由村级兜好底,特殊人群也才能真正脱困,也才能真正同步实现小康。

    注重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贫困的农村都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的地方。尤其是贫困山区,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设施还不发达,还很欠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村民看得见的扶贫,是一种共享扶贫。因此,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水、电、路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加大农村公交车站、农村电商、卫生室和垃圾集中处理建设力度,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注重保障文化健康。第一,要用文化鼓舞精神。现在,贫困村尤其是边远山区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少、文化活动少、娱乐健身场所少等等,导致部分村民没有了精神追求,游手好闲、搬弄是非、封建迷信、沉迷酗酒、打牌赌博、打架斗殴等等,给贫困家庭的脱贫脱困,给社会稳定带来一系列问题。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统筹推进文化扶贫,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湘西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贯穿于精准扶贫之中,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文明程度,让贫困群众找到精神归属,真正用文化鼓舞起精神脱贫的自信。第二,要用健康保障身心。现在,贫困地区温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老百姓不缺吃不缺穿,就怕得病进医院,尽管住院医疗有新农合,大病医保由国家有救助,但身体不好不仅影响务工耽误赚钱,还最容易让整个家庭返贫。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指示精神,加强农村预防疾病常识宣传、健康心理疏导、健康文体活动推广,帮助贫困群众培养健康意识,改掉不健康生活方式,让贫困群众安心、安定、安稳地健康生活。

    (作者系湖南省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湘西州委主委)

Copyright©2015-2022 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183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