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区文化>历史文化

沂河博物|隋唐时期兰山区域的古迹

时间:2021-09-01

阅读:3346

字体:[] [] []

打印

沂河博物|隋唐时期兰山区域的古迹

       ▲鸿福寺银杏
       隋唐时期,兰山境域建制几经变革,先为琅琊郡即丘县所辖,转为沂州即丘县,后又为沂州临沂县所辖。此时期,兰山发展最好的家族是颜氏家族。这个出身寒门的士族在唐开元年间步入巅峰,多人入仕高位,在书法、经学、训诂等诸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唐中后期,整个王朝陷入混乱中,动乱时代,兰山人民仍然在积极改造、建设着这片土地。他们中有像颜杲卿、颜真卿兄弟这样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社会名流,也有一些历史上籍籍无名的兰山居民,他们自强不息,创造了盛世,也经历了磨难,为隋唐文化写下了自己的浓重一笔。
        鸿福寺
       鸿福寺(又称洪福寺、宏福寺)。鸿福寺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诸葛城社区东南角的沂河岸边。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所立鸿福寺碑上写“沂郡东北中邱城东有洪福寺院,创建于唐”,明万历本的《沂州志》说鸿福寺是金代大定年间的僧人建立。两说时间不同,但有可能是唐代建立后荒废,金人在此遗址上复建的。此寺被毁后,仅剩下几块残碑,一尊石狮子和一株唐代的银杏树。近年来,鸿福寺得以修复。
这株唐代的银杏树高34米,胸径3.43米,树冠东西25米,南北18米。基部还生有3棵高约25米的子树。这种景象被称为“母抱子”。1992年鸿福寺遗址及古银杏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坟
状元坟。状元坟位于今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东古城村东南500米处。清代杨佑廷的《费邑古迹考》说状元坟是唐永徽二年状元颜康成的墓。颜康成是文学家颜之推的曾孙,也是颜氏家族的第一位状元。据传颜康成在上任之前回乡祭祖的时候染病去世,遂葬在孝悌里,坟茔被人称为状元坟。上个世纪60年代,古墓的石头被挖掘修了水库,大墓遭到破坏。但据当事人回忆,状元坟有四个墓室,每个大概长10米,宽8米,青石板砌的墓壁,每块石板高1.8—2米,雕有精美的壁画。
       颜杲卿、颜真卿墓
       颜杲卿、颜真卿墓。颜杲卿、颜真卿墓位于今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诸满村。颜真卿兄弟遇难后,颜氏后裔在诸满村颜林为二人建了衣冠冢。民间还有风聚坟的传说:据传颜杲卿、颜真卿二人殉国后,颜氏后人把他们的衣冠和铜首运回祖籍安葬,到了诸满村后运灵棺的牛车突然坏了。运送人员准备修车的时候,风云突变、狂风四起,人们被风刮得站立不稳,纷纷抱头匍匐于地,风停之后,二人的灵车处聚起了两座高高的小山,由此形成了风聚坟。
北宋元祐六年,皇帝下诏“沂州费县颜真卿墓载入祀典。”明代的时候,因为护林和迁徙人员的增多,这里成了“颜林村”。光绪《费县志》记载:“在诸满村东有二茔,东茔三冢,西茔二冢特大,传为鲁公及常山太守墓。”
清代王烻作过《二颜墓》一诗:“土封靡漫石碑残,双柏参天无屈蟠。疑是九幽魂魄化,峨冠长剑立高寒。”
据《临沂文史资料》(第3辑)载,颜氏的坟茔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还有,树木葱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墓被毁时,发现了晋“泰始八年”的墓砖,证明此墓不是颜真卿兄弟墓,可能是颜盛及其子孙的墓。1997年在原址又新建了颜林,立了颜盛、颜杲卿、颜真卿等人的墓碑。
       鲁公庙、鲁公桥
       鲁公庙(颜氏双忠祠)。鲁公庙始建于唐代,原位于今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诸满村。颜杲卿、颜真卿兄弟殉国后,颜氏故里的族裔在孝悌里(即今天的诸满村)建立鲁公庙来纪念二人。宋元祐六年(1091),费县知县杨元永经过诸满村,见鲁公庙太过于狭小简陋,向沂州府上报,要求重建祠堂。沂州知军州事梁彦深据以上报,朝廷批准,颜真卿十一世孙颜安上认为原庙地处偏僻不便祭祀观瞻,所以上报知县自买土地,把鲁公庙迁往城东的祊河岸边。知县杨元永又邀请书法大家曹辅和秦观等为撰文刻成了颜鲁公庙堂碑。碑成以后,前往观瞻祭祀的络绎不绝,一时名闻天下。据《沂蒙地区古地名研究》中说:“鲁公庙建成后,仅有少数看庙人在附近居住,管理庙产、耕种土地。因此地紧靠县城,后迁此定居的人不断增多。至明永乐年间,形成居民村落,称鲁公庙村。”
       康熙四十三年四月,时任费县知县的朱约在拜祭鲁公庙时认为庙里供奉着颜杲卿和颜真卿两个人的塑像,且两人功同死同,庙的名字不能仅体现颜真卿,遂改为“双忠祠”,并赋诗一首——《谒双忠祠》,以告后人知。此后鲁公庙遂被称双忠祠。鲁公庙和鲁公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被毁。
鲁公桥。诸满村的颜氏后裔为纪念颜真卿所建,在村南。清康熙四十三年,费县知县朱约把鲁公庙改为双忠祠,桥也改称双忠桥,光绪五年重修一次,后又多次扩修。
       唐墓
       唐墓。1997年6月,在原临西一路(今通达路)中段西侧的药材站仓库工地发现了两座唐代的墓葬,由金雀山、银雀山考古发掘工作队负责发掘。
      1号墓葬为圆形单室砖墓。墓葬整体呈T字形排列。出土文物4件:瓷碗、瓷灯、陶砚与铜镜。
       瓷碗内壁白釉,外壁半白釉,近底露胎,釉面不均。高5.2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6.8厘米。
       瓷灯,束腰式高足,米黄色釉,足部露胎,口径9.4厘米,底径4.2厘米,高4.4厘米。
       陶砚,为青灰砖改刻而成,较粗糙,长18厘米,宽13.5厘米,厚3.3厘米。
       铜镜直径11.6厘米,厚0.14厘米,为八瓣连弧镜,素面,桥形钮。
      2号墓距1号墓12.6米,整体呈船型,船头向北,船尾向南,总长3.05米,最宽处1.96米,最窄处1.06米。船头用砖铺砌。逐层递减,呈高66厘米、上宽28厘米、下宽76厘米的梯形结构,东        西壁的砖交叉叠压于梯形结构之上。尾部为墓门,砖封结构。墓底未铺砖。此墓中出土瓷碗、陶罐和“开元通宝”铜钱等物品。
      此瓷碗,胎质细腻,内外均有白釉,且釉色均匀,口径13.4厘米,足径5.7厘米,高4.9厘米;陶罐为泥质灰陶,阔口,束颈,平底。口径16厘米,底径10.6厘米,高23.3厘米;铜钱4枚,为“开元通宝”。
                                                                                                                                                                                       (琅琊新闻网)
上一篇:沂蒙
Copyright©2015-2022 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183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