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区建设>老区建设

临沂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三十)

时间:2020-11-24

阅读:863

字体:[] [] []

打印

临沂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三十)

典型案例(三十)(文化篇)
费县薛庄镇马头崖社区
传承愚公队“基因” 做乡村振兴“头马”
 
       费县薛庄镇马头崖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传承发扬愚公队“勇于担当、勇于攻坚、勇立潮头”的精神,强力推进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清产核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创建,积极争做乡村振兴“头马”。
       马头崖社区位于费县薛庄镇驻地北10公里处,是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旧址所在地,共1084户、3618人。社区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党员132人、村“两委”成员9人。改革开放之初,该村老年人自发成立愚公队,勇于担当攻坚、勇立时代潮头,治理8座荒山1100多亩,垒石堰3万多米,栽植树木13万株。1990年9月被省政府授予“整山造林愚公队林业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针对部分党员先锋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该社区传承愚公队“基因”,抓实党建示范,引领各业发展,争做乡村振兴“头马”。先后承办山东省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临沂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承接省、市、县各级各地参观学习66批4000余人次,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验收。
 
       勇于担当,“三力并举”重燃创业激情
 
       20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的活力刺激了林果产业发展,该社区发扬愚公队勇于担当的精神,重燃斗志,向山林再进军。
马头崖社区地处蒙山腹地,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人均山地却高达6亩,种植粮食对马头崖来说显然是条“死胡同”。当时村支部反复权衡,提出“向山林要生产力”,制定了“宜林宜果不宜粮”的差异化策略,发挥山地多、植被厚、林果茂的比较优势,动员村民扩大板栗种植,推动形成规模优势,人均板栗种植面积达5.6亩,成为首个“中国板栗之乡”的核心区。
       发展林果种植就要整山腾地、治水灌溉,这在当时无机械化的情况下,非一己之力、一朝一夕所能为。难题面前,支部坚持“向党员要战斗力”,党员干部分片负责、带头示范,在山头插上红旗,把村民聚在一起,开展整山治水“全民大会战”。“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又动手”便是当时大干苦干的真实写照。历经5年奋战,累计整治山头3000余亩、河道10余公里,修建河坝20余座,栽植板栗30余万棵,绘就出一幅“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栗果环绕、河库鱼虾欢跳”的田园风光图。
       伴随着村庄的发展,也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分歧和杂音。该村提出“向支部要凝聚力”,通过“一人一语一栗”的方式,群策群力解决矛盾。尤其在土地对外发包问题上,组织党员、村民代表逐人发言表态,每人投出一颗栗子,哪个“筐头子”装的栗子多,就按照哪个意见执行,树立了组织公心,统一了群众民心,凝聚了党群合力。
 
       勇于攻坚,“破除三难”实现“二次创业”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三期叠加”来临,马头崖面临严峻考验。对此,社区发扬愚公队勇于攻坚的精神,在解难题、闯新路中实现“二次创业”,2019年集体收入120.7万元。
       国电投资74亿元的沂蒙抽水蓄能项目落地马头崖后,项目占地搬迁困难重重:有的坐地起价,有的迷信风水不愿迁坟。“两委”干部带头从自家祖坟搬起,并根据亲疏远近划分帮包户,巧打“感情牌”,通过现金补偿、土地置换等方式赢得村民认可,一夜搬迁166个坟头,创全国同类项目开建速度最快记录。
       2018年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来,马头崖与其他村一样,也面临着村集体资源底子不清、旧合同定价过低、群众观望不动等问题。关键时刻,“两委”干部带头破冰,率先对自家山林果园定位拍照、核算面积,摸排公示全村山林8500亩、果园10700亩,真正让“家底”明亮、让“民心”敞亮。随后,按照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亲属、群众的顺序依次清缴承包费,对个别欠缴并撺掇其他村民拒缴承包费的“钉子户”,结合“扫黑除恶”分析利害关系,维护公平正义。累计规范合同1280份,清缴欠款10.04万元。
       过度依赖土地承包费,让村集体增收陷入路径单一、后劲不足的瓶颈。对此,党总支居安思危,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依托前期打下的生态和资源基础,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路子,引入社会资本,统一运营管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目前有16家民宿、22家农家乐开放营业。2020年“五一”假期期间接待游客1.3万人次,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
 
       勇立潮头,“三驾马车”拉动家园振兴
 
       2019年,费县县委提出围绕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创建沂蒙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社区发扬愚公队勇立潮头的精神,当仁不让扛起带头创建示范片区的大旗。
       乡村振兴关键要抓好组织振兴这个保障。社区坚持“头马”聚资源,打破行政村壁垒,联合周边三星、向阳、青山峪等村抱团发展,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整合组织议事、致富培训、便民服务和群众文娱等资源,放大集聚效应,优化服务功能。2019年,片区内村均收入46.28万元,评星定级全部四星级以上,实现农家书屋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全覆盖。
       致力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社区坚持“老马”趟新路,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上开拓创新。先后无偿清理盛果期板栗50余亩、捐料出工修护坡3000余米,义务拓宽“重走突围路”7.6公里;组织原愚公队队长、建国前老党员苏立圣义务讲述革命故事,安排党员义务清扫垃圾、维持游客秩序,助力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地标”。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该社区坚持“骏马”展美颜,专线推进美丽乡村、道路交通和文化建设,提升乡村“颜值”。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文化广场、健身广场、道德广场、刘家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马头崖乡村记忆馆次第落成,7万平方米“户户通”完成硬化,4000平方米路面完成油化,1座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114处猪栏及时清理……真正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Copyright©2015-2022 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183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