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区建设>老区建设

喜迎二十大|临沂市郯城县集成打造乡村振兴“四库” 加快构建系统化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时间:2022-09-25

阅读:575

字体:[] [] []

打印

喜迎二十大|临沂市郯城县集成打造乡村振兴“四库”

加快构建系统化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临沂市郯城县作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保障体系系统集成改革五个试点地区之一,坚持用系统化思维谋划顶层设计,集成打造涉农政策库、产业项目库、要素保障库、人才支持库,推动各领域改革联动协同,形成叠加放大效应,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先试、提供借鉴。

集成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各项改革举措的相互关联配合,形成整体合力。针对乡村振兴工作中政策分散等问题,郯城县系统整合跨领域关联、诸要素协同的各类涉农政策文件121个,找准政策文件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佳契合点。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郯城县坚持以产业发展链条化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发展。

做优粮食产业链,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积极实施种子攻坚工程,探索建立“种业企业+粮食企业+种粮大户”的产加销联合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山东新阳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省唯一一家拥有五大农作物审定品种的种业企业,先后自主选育出5个国家级、16个省级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上半年销售推广各类农作物种子248万公斤,收入127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1%。

“公司将加快建设投资1.2亿元的山东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与山东种业等种业企业开展合作,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山东新阳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立抗说,公司力争到2025年再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5至10个,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0强。

今年以来,郯城县以省市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为契机,探索“挖掘筛选—创新提升—创业培训—搭建平台—发扬传承—示范带动”扶持发展非遗产业的新路子,高标准规划建设红花中国结、庙山二胡、港上木玩等产业园区,让“小手艺创造大财富”,推动“山东手造·产自临沂·郯城好品”成为撬动产业、造福百姓、叫响品牌的新名片。

红花中国结产业园总经理王廷省告诉记者,产业园建成运营后可入驻40余家中国结产品上下游企业,辐射带动周边1.7万余农户从事加工生产,年产各类中国结1200余万件,市场占有率65%以上,年产值达12亿元,人均年增收1.6万余元。

在做精银杏产业链方面,郯城县集成“银杏+研发”、“银杏+加工”、“银杏+康养旅游”平台。郯城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洋表示,公司致力于银杏提取物生产技术升级等相关技术研究,已建成日处理10吨银杏叶提取生产线一条,年可生产银杏提取物120余吨,销售额达1.2亿元,利税2000余万元。

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人才队伍振兴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针对部分村“空心化”等问题,聘请省市知名专家、年轻党员干部等不同层次人才,分别建立专家人才库、干部人才库、乡土人才库。

“从县直单位选派23名高学历人才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带动、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开展青年人才队伍全链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郯城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桑鹏飞表示,实施“双15年轻干部优选计划”,选拔确定90后优秀年轻干部人选15名、95后优秀年轻干部人选15名,选派担任城市社区青年“红领书记”工作队成员;探索年轻干部由县内“实践学习”向省外经济发达地区“跟班锻炼”研学新渠道,实施年轻干部“助航计划”,拟选派乡镇街道优秀年轻干部到杭州发达地区进行“跟班”研学实践。

郯城县委副书记黄伟介绍,集成改革的有益探索,打造了一批产业发展增长极、推出了一批基层治理新模式、构建了一批城乡服务共同体、探索了一批基层致富新路径,初步构建了工农互促、优势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全面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来源:琅琊新闻网)

 


Copyright©2015-2022 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183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