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区文化>红色文化

枣园的灯光 ——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延安、梁家河接受党性教育纪行之七

时间:2024-04-18

阅读:1053

字体:[] [] []

打印

枣园的灯光

——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延安、梁家河接受党性教育纪行之

 

26日下午我们到新城延安书院参观学习,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感悟“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句话的意义,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延安市委党校孙教授给我们进行了一场生动感人的现场教学,分享了《毛泽东和毛岸英特殊的父子之情》,使大家深受感动。

图片1.png

    延安书院参观完之后,接下来我们参观枣园革命旧址。对枣园的深刻印象来自上世纪70年代风靡全国的一首诗《回延安》。诗中第三段是这样的:曾记得延水河边饮战马/宝塔山下把兵练/曾记得军号阵阵上征途/东渡黄河把敌歼/啊~枣园的灯光啊照天明/毛主席挥笔坐灯前/雄文迎来东方亮/光辉的思想永远闪亮在我心间。这些通过课本中电视里得知的特有的符号和画面,早已注入我们少年时的情怀。所以从少年时代,我就知道延安有个地方叫枣园,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办公的地方,办公室里的灯光彻夜通亮,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在枣园,我随着人流,沿着小径,四处寻找旧日毛主席办公的窑洞和那束永不熄灭的灯光。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占地面积80亩,本是一处私家园林,因里面种植了许多枣树,故又名枣园。这里是抗日战争后期党中央的所在地,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先后搬来居住过。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进行了充分准备。

枣园里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塑格外吸引人。老一辈革命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克服千难万险,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胜利。老一辈革命家群像是一座丰碑,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在枣园革命旧址,参观了中央书记处礼堂、机要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等重要革命遗迹。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了枣园革命旧址的历史印记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此工作和生活的点滴故事。特别是中央书记处礼堂,作为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前,多次召集书记处的同志开会研究和谈方针的场所,把学员们带回70多年前那个关乎全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时刻,也愈发地让大家感受到伟人的胆色和气魄。在他们居住过的窑洞前我驻足观望,简陋的住所、简单的陈设、简朴的生活,让我油然而生敬意的同时又引发几多感慨。真切地感受到了当时党中央工作与生活条件的艰苦,更感悟到了那一代领导人面对艰苦条件时,不怕困难,不畏辛劳的精神。

图片2.png

 书记处礼堂

中央书记处礼堂:枣园占地面积有54万多平方米,园林中央坐落着一座苏式小礼堂,周围比较开阔,绿草如茵,除了开会外,这里还是中央书记的餐厅,另外也搞舞会和放电影,1945年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的决策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的。

图片3.png

 毛主席与小河机要局人员合影

机要室:小礼堂对面是一座长相差不多但是小一些的房子,是机要室,很多重要的电报收发都在这里,另外也有谍报人员的管理职能,里面有的房间原状陈列,有的房间开辟为展室,用照片和实物展览着我党机要工作的发展历程。当年的延安,聚集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用诗描写了他们到延安的战斗生活。

图片4.png

    在作战室里,我看到了作战地图,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制定作战方案,指挥着千军万马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鬼子,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

图片5.png

中共中央五大书记铜像

居住区:在进入领导人居住区前,可以看到当时中央五大书记(从左至右分别是: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一起昂首阔步的铜像,雕刻的惟妙惟肖,在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大。那天的天气也好,五个人各个容光焕发意气风发的样子,透出即将建立新中国的喜悦。

图片6.png

毛主席旧居

枣园毛主席旧居:毛主席在枣园的旧居坐落在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后面的山坡上,是一排五孔石窑,门前有一块宽敞平坦的场坪。窑洞大门由上半部的半圆形和下半部的长方形组成,上部半圆形中间镶着一颗硕大的、用木条扣成的五角星,两边是木条装成放射状的窑棂,寓意延安边区的事业如初升的朝阳,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窑洞里的设施很简陋,办公室只有一桌、一椅、一橱和那盏曾经彻夜通亮的煤油灯而已。但就是在如此阴暗潮湿的枣园窑洞里,在枣园的灯光下,毛主席以超人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先后写下《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论联合政府》等28篇不朽之作。凝视着主席当年的办公生活用品,我们追昔怀远,浮想联翩,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刘少奇等领导人旧居:领导人们在枣园居住的窑洞和杨家岭、王家坪等另外两处革命旧址大同小异,只是这里的窑洞建筑更好一些。枣园里的窑洞大体分为三层,错落有致,散布在整个园子里。这里的窑洞比较全,就是说五大书记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人所住过的窑洞都有,里面展出了他们自己或者他们和配偶的珍贵照片。

这些旧居里的摆设都非常简陋,只有一些生活必需品。可以看出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和人民和军队同甘共苦,共克难艰的历程。

图片11.png

幸福渠

幸福渠:幸福渠位于枣园院子右侧靠近山坡处,从院子中间穿流而过。渠长6公里,建成于1940年4月,可灌溉土地80多公顷。修渠过程中,中央机关和附近的部队、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参加了劳动。这条渠把枣园川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于是群众给它取名为“幸福渠”。

图片12.png

 《为人民服务》演讲台

《为人民服务》演讲的讲台:枣园西山脚下的一方简陋的土平台,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的地方,这个演讲是为了纪念张思德烈士而做的。他和战友在一次大雨中一起挖烧炭窑,在窑被雨水冲塌的瞬间把战友推出来,自己则牺牲了。毛主席为他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悼词,并且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毛泽东的演讲,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毛泽东在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上作的《为人民服务》演讲,阐明了对人生价值的最高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伟大的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才是人生最辉煌的前程。如果不身临其境,真的让人难以置信。朴实无华,艰苦奋斗,这应该是精神的精髓之一吧!

枣园当时是中国的核心,党中央在此开展了整风运动、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图片13.png

枣园的面积不大,又在延安城外,但却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枢,是中国共产党的“大脑”和“神经”。枣园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枣园的电波指引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

枣园的灯光永远闪耀!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河东区老促会高维松供稿2024.4.18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2 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18320号-1